《学习时报》刊发俞培根署名文章 :在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中践行使命担当-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学习时报》刊发俞培根署名文章:在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中践行使命担当
时间:2022-08-11    来源 : 学习时报

8月10日 ,《学习时报》刊发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署名文章《在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中践行使命担当》,介绍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推进“双碳”工作 ,以绿色低碳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全文如下 。

在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中践行使命担当

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 、董事长

俞培根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能源装备制造行业的“国家队” ,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深刻领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应有之义 ,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推进“双碳”工作作为拥护“两个确立” 、做到“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贯彻“四个革命 、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以绿色低碳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 ,为服务落实国家战略大局贡献应有力量。2021年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20%以上 ,其中,“零碳”发电装备占装备制造板块比重超过60%,风电 、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53% ,跑出“十四五”开局之年绿色加速度。2022年上半年 ,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20% ,为稳住经济大盘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战略引领,以一以贯之的初心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深刻认识到 ,实现“双碳”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 ,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部署 ,围绕集团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落实落地 ,以“不是别人让我们做 ,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积极稳妥推动工作 。

坚持深研细悟,明确“双碳”工作任务书。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成立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战略咨询委员会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 ,以会议研讨 、专家解读、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研究推进“双碳”工作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路径,深入研究风电 、氢能等具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以更有力举措牢牢把握“双碳”目标带来的新能源供给能力建设 、新能源消纳能力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三重发展机遇”,做到把方向 、寻路径 、明目标 。坚持通盘谋划 ,明确“双碳”工作施工表。充分明确统筹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要求 ,出台“11256”发展战略规划和系列子规划 ,明确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化转型两大方向 ,确保主要目标、发展方向与党中央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围绕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全球战略布局 ,积极参与绿色共建“一带一路”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2021年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首个海外风力发电总承包阿伊萨风电项目成功入选“中非经贸合作成果展”,安哥拉柴光互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为全球清洁能源建设贡献“聚星国际智慧”。坚持“先立后破” ,明确“双碳”工作路线图 。充分领悟实现“双碳”目标的方法论和实践性 ,坚持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加快推出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煤电机组,提升存量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服务能力,全面升级“手里吃饭的家伙”。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加大风电、光伏 、氢能、储能等产业发展力度,助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单机容量亚洲海上最大、国内陆上最大的风电机组成功研发 ,提供核心系统设备的国家示范项目哈密光热发电设备满负荷运行 ,国内首套商用100千瓦氢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示范运行 ,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50兆乏分布式凸极调相机成功商用,提供透平机组的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试验成功,自主研制的百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成功投入商运 ,多项绿色成果的取得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稳稳按下“加速键” 。

聚焦创新驱动 ,以奋进争先的决心助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深刻认识到 ,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 ,必须以绿色低碳为方向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围绕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深化产学研结合,积极打造能源装备原创技术“策源地”,争当产业链“链长”。

对内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 ,适应能源科技交叉 、融合、渗透 、扩散的鲜明特征 ,发布实施《科学技术奖评选管理办法》《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 ,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多措并举加大科技人才激励 ,推进能源装备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揭榜挂帅” ,继续推进中长期激励向科研一线骨干倾斜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奖励 ,系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 ,公司对具备条件开展中长期激励的全级次子企业已全部实施激励 ,限制性股票、员工持股计划中科研人员比重超过60% 。对外积极构建能源装备创新“朋友圈”。注重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与清华大学等一批高校建立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70余家企业成立先进电力装备等4个创新联合体,围绕节能降碳和新能源装备研制 ,成功创建能源装备工控网络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工信部国家新材料示范平台等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2021年,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评优秀 ,在全国1744家参评企业中排名第7,持续位列能源装备制造业首位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突出 。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 ,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 ,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 ,自主研制的白鹤滩100万千瓦级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G50燃机进入首台(套)示范应用,核电示范快堆工程所有蒸汽发生器提前完成研制 ,提供核电主设备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成功商运,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 、行业的广泛认可。2021年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PERC太阳能电池用银浆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目录 ,为绿色转型注入“硬核”动力。

聚焦绿色制造 ,以务期必成的信心融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深刻认识到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必须坚持转变发展思路,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践行全过程 、全链条绿色低碳理念,把节能降碳和提高能效作为重要着力点 ,推动实现从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全过程“绿化” 。

全力共建绿色工厂。加快推广绿色低碳制造技术 ,利用制造数字化转型和低碳工艺革新双轮驱动 ,强化绿色车间、绿色工厂 、绿色园区示范创建 ,目前已建成定子冲片数字化车间 、叶片车间、联箱轻容车间等8个数字化车间,其中 ,定子冲片数字化车间人均产出提升620% 、能源利用率提高56.6% 、劳动强度降低90%以上 。强化绿色能源消费和清洁能源替代,持续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2021年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二氧化碳排放量24.27万吨,同比减少4.4%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现价)为0.0194吨标煤/万元,同比减少28.1%。合力共筑绿色循环 。大力推动能源的循环利用 ,不断强化综合能源业务发展,强化钢铁 、冶金 、化工 、建材 、医药等工业应用领域节能降碳技术研究 ,持续完善冷热电三联供、低品位能源利用 、余热余压余能利用等综合解决方案 。大力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探索退役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利用 。探索推动能源装备再制造,以发电机组延寿为抓手推动再制造技术发展 ,延长能源装备生命周期 ,最大程度节约制造资源 。聚力共创绿色供应链 。践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推动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 、产品销售、产品服务各环节实现“绿化” 。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及物流体系 ,有效开展绿色低碳产品的设计 、研发 、生产和认证 ,大力弘扬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实现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

作为党和国家布局在能源装备制造行业的“国之重器”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将坚定不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推动“双碳”工作 ,走好生态优先 、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继续拿出中国工人阶级的气势 ,争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排头兵,以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电气集团为愿景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同时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继续当好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以更加亮眼的“绿色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热点推荐
聚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