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报告]聚星国际电气集团董事长俞培根:以改革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锻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国资报告]聚星国际电气集团董事长俞培根 :以改革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锻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
时间:2024-12-04    来源 : 国资报告杂志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拉开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 、视野宏阔,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向全党发出了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号召。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锚定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出了300多项改革举措,全景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蓝图 ,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目标催人奋进 、使命呼唤前行。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坚定扛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责任 ,始终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在能源装备领域的竞争优势,持续增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的核心功能 ,努力锻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

把握深化改革方向 ,坚持培育新质生产力改革主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 ,“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 ,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国资国企改革确定的引领性目标。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以及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始终坚持将做强做优做大作为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技术进步的加速演进 ,单纯依靠资源投入的传统生产力已经难以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切实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聚星国际电气集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改革工作的主线,无论是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还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 ,都将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 、资源配置等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改革的重点任务 ,聚焦关键 、持续发力,改变了以资源投入为发展主要驱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 ,建立了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发展主要驱动力的良好发展格局 。2023年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再创历史新高 ,连续第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增速高于装备制造业平均水平 ;全员劳动生产率较“十三五”末增长36.02%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将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继续锚定做强做优做大目标 ,全力推动以人才 、技术 、成本 、质量 、产业为重点的“领先战略”落地见效,系统构建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经营效率,充分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 、产业控制 、安全支撑作用 ,守好装备制造业这一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 ,“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 、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其中 ,高技术是新质生产力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回顾世界科技发展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和历史性飞跃 。因此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将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而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有较大控制力和影响力 ,更应在科技创新方面主动担当 、敢打硬仗 ,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牢牢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坚持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改革工作的“牛鼻子”,深入开展从“出题”“答题”到“阅卷”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革,着力构建先进电力装备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重组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 ,加强集团公司党组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性 、全局性把关。建立由聚星国际研究院作为管理平台 、多个区域研究院作为创新主体 、与高校建立的联合创新研究院作为外部智力的“1+N+X”顶层创新研发体系 。构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新模式 ,组织集团所属企业成立科研统筹联合体,实施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统筹,推动全集团科研经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工程集中 。加强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重组成立全国重点实验室 ,获批国家能源中小燃气轮机产业链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中心 ,牵头组建能源装备领域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现有国家级研发平台4个 ,省部级研发平台18个 。2023年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3% ,连续6年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5% 。“十四五”以来,新增专利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超41% 。研制了一批“大国重器” ,自主研制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填补了我国自主燃机领域空白 ,F级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总装下线实现自主燃机系列化突破;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国产化首台150兆瓦级冲击式水电机组水轮机成功投入商运,全球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水轮机模型开发成功;为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四代钠冷快堆等国家示范项目提供主设备 ;世界参数最高 、煤耗最优的630℃清洁煤电机组开始示范应用建设 ;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试验平台“东福一号”成功运行,进一步拓展能源“蓝海”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将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 ,深入践行新型举国体制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为重点 ,以新技术 、新装备 、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工程和试验项目为依托,系统构建有利于原始创新、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创新主体更加协同、创新要素更加集中、创新生态更加开放 ,不断壮大我国装备制造战略科技力量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增量

产业转型升级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和有效增量。转型升级主要包含两种形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新的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 ,改变产业形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新能源 、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指明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

2024年6月27日 ,聚星国际电气行业首个蛇形管“数制·智联工厂”正式投产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以为国家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为己任 ,坚持大力布局战新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双轮驱动”。紧紧围绕新型能源系统建设,大力布局风电 、太阳能、核电 、高端石化装备、节能环保、电力电子、氢能等9大战新产业领域 。加强资源投入,2023年战新产业投资总额同比大幅增长 ,2024年将50%以上的研发经费和70%以上的投资金额投入到战新产业 。2023年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风电、电力电子 、新材料、氢能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营业收入较上年提升近4个百分点 ,达到42.2%。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技术进步和研发创新推动产品高端化,参与研制的“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挺进地球深处 ,填补了我国在超深孔科学钻探钻机领域的空白 。以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推动产品数字化,自主开发葛洲坝水电机组全息监测系统,实现水电机组运行状态智能诊断和调节 。以数字化绿色化制造推动高端装备“低碳智造” ,2023年新建设7个数字化车间 ,累计建成20个数字化车间 。所属企业建成能源装备制造行业首个5G全连接数字化工厂 ,并于今年5月成为行业首家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现场评审的企业 ,为高端装备离散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打造了行业标杆和示范。积极推进绿色工厂建设,7户主要制造企业已建成省级绿色工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将引领装备制造业加速向“新”、向“高” 、向“智”、向“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加强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 ,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零部件国产替代 ,积极承担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任务 ,积极参与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不断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强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 ,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完善、规范和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促进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 ,推动各治理主体责权利统一 ,打造“有形 、有神 、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 ,坚持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分层分类 、动态优化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实现党组织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精准把关 ;构建“三级管控、三道防线 、四项机制”的“334大监督”格局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同频共振,不断提升监督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发挥公司章程的统领作用,打造以章程为核心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治理主体议事规则 、授权管理办法及授权清单等严密衔接 、有机融合的“1+N”的制度体系 。构建子企业董事会列席会议 、事前沟通、双向交流等运行机制,建立评价体系,董事会运作效率不断提升。健全以新型经营责任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事业部等独立经营体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 ,并探索向管理部门覆盖 ,层层落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 。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管理人员竞争性选拔及退出机制 ,2023年 ,首次实施党组管理人员“起立坐下” ,122名党组管理的领导人员中 ,有3人退出干部岗位、2人转岗 。健全价值导向 、精准灵活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中长期激励力度 ,近三年,通过实施限制性股票、员工持股 、项目分红等多种方式 ,累计对1593名员工实施中长期激励 ,覆盖面从4.95%提升至11.98% 。完善总量合理 、规范高效的市场化用工机制 ,全面落实“两个只要”退出 、考核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三期”(试用期 、考核期、合同期)考核退出要求。2023年,因考核不胜任等原因 ,管理人员退出岗位比例7.58%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将认真贯彻《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 ,强化章程管理 ,推进全级次企业章程修订,动态优化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和母子公司权责清单 ,实施三项制度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建设“内在优”和“外在强”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现代新国企 。改革永远在路上 。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三中全会精神 ,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装备制造集团,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 。

热点推荐
聚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