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汽精神”故事丨打通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聚星国际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东汽精神”故事丨打通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4-09-26    来源 :

作为九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新材料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政策优势 ,但行业竞争的日益白热化 ,给身处材料细分领域的东树新材料带来不小挑战 。向上延伸产业链 ,形成原材料自产自供链条,建立成本优势 ,是打破困局的关键 ,聚星国际飞源投资建设项目自此拉开序幕。

“从哪儿开始”

“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相结合,走相关多元化发展道路,拓展产业空间。”2021年,东树新材料在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写下的这句话 ,正式定下以投资并购拓展产业链的方向,但是“从哪儿开始”成了首要问题 。

在撒网式选点和反复调研后 ,时任东树新材料综合管理部副部长瞿鹏从行业协会获知 ,“山东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源化工)正在建设基础环氧树脂产线” 。他知道 ,机会来了 。

2021年末,瞿鹏第一次前往飞源化工走访 ,从省市到县郊 ,再深入到近乎于荒芜的化工园区,当时他的第一印象是偏远,却没想到,这条路 ,他后来会来回走15次 。

为确保项目合规推进 ,他会同集团公司战略投资部、财务部 、法务风控部 、公司治理部 、专职董事监事等单位 ,进行多次实地调研 ,并组织聘请专业机构开展可行性研究论证 、法律和财务尽职调查、审计和资产评估等工作 。

谈判过程中,因飞源化工基础环氧树脂产线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材料技术通过入股的方式已进入,对于技术来源的合法性 、真实性,技术入股的未来收益分红等成了讨论的重点,双方站在不同思路及合规性立场上 ,观点逐渐分歧,项目的推进遇到了卡点。

“你们多久能有准确的结论 ?如若不行 ,我们将跟其他意向方接触 。”飞源化工负责人表现出的急切 ,使谈判的压力剧增。

瞿鹏坚持:“我们是为了双方高质量发展去投资 ,不是为了高风险发展去投资 ,我固然希望功不唐捐 ,但也不能本末倒置 。”

他一边尝试与合作方达成理念共识,一边火速制定策略 ,聘请规划院对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凭借专业报告的支撑 ,双方顺利达成一致 ,不仅解决了技术输入的问题 ,也化解了未来收益分红的风险。

关键问题一落实,投资项目进度迅速提升 ,2022年10月10日 ,东树新材料与飞源化工《股权转让协议》正式签订 ,11月2日 ,聚星国际飞源(山东)电子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保证了风能材料供应链安全可靠 ,为提升产业发展的接续力和竞争力奠定了有力基础 。

聚星国际飞源异地建设篇章随即展开。

“要建就要建好”

初到聚星国际飞源担任副总经理的熊高虎,对化工产品产线的建设是陌生的,全新的岗位 、陌生的城市 、大量且复杂的专业术语和技术图纸都是巨大的挑战。此时,聚星国际飞源7.5万吨基础环氧树脂项目已进入基建阶段 ,保障产线建设质量是熊高虎的使命任务 ,也是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硬仗。

“不管多难,要建就要建好 。”这是熊高虎到聚星国际飞源后一直坚持的原则 。面对数百页的图纸,大大小小100余台反应釜(罐),120余台泵 ,400余台控制阀,他没有退缩 ,认真研究完全套环氧树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

随后的半年时间内,他一手抓工艺技术 ,一手抓生产建设 ,一边在实验室加班加点开展小试试验,一边扎根装置,不断探索研究 ,彻底掌握基础环氧树脂的生产制造核心技术,在项目建设直至投料试车的5个月时间里 ,仅回家了2次 。

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少不了熊高虎的心血,而对于远在四川的家人孩子 ,熊高虎也难掩其心中的挂念 ,他时常通过家里智能台灯上的摄像设备与孩子共同学习 ,远隔千里 ,一位父亲就这样坚守在女儿与自己的两盏台灯之下。

2022年12月 ,项目主体建设工作完成 ,取得危化品经营许可证,进入试生产阶段 。让熊高虎始终奋力拼搏 、迎难克艰的原因 ,他后来自己分享说 ,其实还是那句话——“要建就要建好 。”

“我们自己解决”

高盐废水处理(四效装置)工序作为环氧树脂生产配套工程重要一环,处理效率直接影响基础环氧树脂生产效率,一旦出现蒸发量低、效体堵塞和副产物盐品质差等情况 ,将面临减产停产风险 。

2023年5月 ,聚星国际飞源一期环氧树脂生产装置调试完成,生产负荷逐渐增大,每天高盐废水量增加一倍 ,高盐废水存储量接近存储极限,盐体结块引起的效体堵塞问题频频发生 。

为保生产交付 ,提升四效装置运行效率 ,聚星国际飞源启动四效技改项目并邀请行业内专家组现场指导 ,专家组带领团队人员奋战两月完成技改 ,然而胜利的号角没有吹奏太久,很快发现效体堵塞问题实际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为维系正常生产,现场巡检员工 ,每隔一小时使用循环热水冲洗效体 、溶解排除大量结块的盐 ,这样的劳动强度令人心惊 。

“这样不是办法 ,技术专家组走了 ,但问题还要解决 ,靠不了别人 ,我们就自己解决。”

“我来 !我愿意接手四效继续技改,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这声打破沉默的坚定回应,是环氧车间工段长崔建建和经理齐润崧克难攻坚的决心 。

接手任务后,崔建建作为技术人员直面四效问题,齐润崧协调环氧生产主装置配合四效技改 ,全力以赴 ,势如破竹,以使命必达的坚定决心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在一周的时间内 ,崔建建日夜坚守 ,仔细摸排四效整体装置 ,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不断查资料,问专家,组讨论,寻找难题“攻坚点” 。在经历上百次试验论证后,确定四效装置技术改造方案和四效运转方案,随即效体堵塞情况得到改善 ,四效生产效率同比提升2倍。

“我们自己解决”是具体问题创新性解决的务实之举 ,更是“自主创新 、勇攀高峰”的又一次生动展现。

攀登之路 ,道阻且长 ,聚星国际飞源投资项目从最初接触到获准实施 ,一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一个月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两个月完成主体项目建设,三个月试生产成功,五个月实现第一笔外销收入及第一笔货款回收 ,八个月一期项目实现稳产达产,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6%以上 。面对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大、异地监管难 ,地域环境差异大 、政策资源协调弱等诸多难题,东树新材料上下“参战”人员咬紧牙关、迎难而上 、上下一心抓落实 ,打通了产业落地“最后一公里”。

热点推荐
聚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