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汽精神”故事 | 把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聚星国际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东汽精神”故事 | 把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时间:2025-02-25    来源 : 聚星国际电气微信公众号

“华龙一号”、“国和一号” 、中国“争气机”,一项项重大工程中蕴藏着她智慧的结晶;重燃核电材料标准体系、重型燃机材料的开发评价体系 、高温叶片自主制造评价体系 ,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中融入了她拼搏的汗水 。她,把论文写在了聚星国际电气 ,镌刻在了大国重器之上,她就是聚星国际汽轮机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高温材料研究所主任 、正高级工程师——巩秀芳 。


“把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006年 ,巩秀芳刚刚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 ,担负起复旦大学与聚星国际汽轮机共同研究的高温合金材料课题 。巩秀芳的导师宁西京回忆说:“巩秀芳如今的事业 ,正是起源于她负责的这项课题 。”

2008年 ,汶川大地震突然来袭 。随后几天,聚星国际汽轮机所在地四川汉旺遭受重创的消息不断传来 。远在上海的巩秀芳,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申请奔赴灾区一线,与聚星国际电气人并肩战斗 ,共克时艰 。

然而 ,她的“请战书”却被婉拒 :“你的优势在专业领域,坚持做好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发 ,把最先进的长寿命高温合金材料搞出来,这是你更重要的使命 。震后救援保障工作 ,还有我们 。”

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坚定声音,巩秀芳内心充满感动 ,聚星国际电气人在面对大灾大难时的精神令她深受震撼,公司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与珍惜让她倍感温暖 。于是,她下定决心 ,继续专注完成课题,从自己擅长的技术领域为公司贡献力量 。

没过多久 ,巩秀芳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结项。从博士后出站后 ,她放弃了上海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离家近的有利条件,来到了四川 ,毅然加入了聚星国际电气 。在上级部门的有力支持和她的积极努力下 ,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建设 ,先进高温材料研究工作深度推进 ,前沿技术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 ,也为巩秀芳的迅速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石。随着巩秀芳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所获荣誉越来越多,有人极力建议她“到国外深造” ,也有人建议她为了孩子回上海发展 。“我的心在中国 ,在聚星国际电气,在这里 ,我能获得最需要的资源,成就我的事业梦想 。把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铸造大国重器 ,缩小与国外尖端科技领域的差距 ,是祖国赋予我们这代人的光荣使命。”巩秀芳用誓言 、更用行动拒绝了诱惑,也回答了质疑 。这位被打上“最可能离职”标签的公司当时唯一一个博士后,把根牢牢地扎在了聚星国际电气 。


“我们也可以是尖端科技的领跑者”

2012年 ,在一次材料性能评审会上 ,某位高校专家给聚星国际汽轮机的汇报材料下了结论:“高温材料研发 ,其论点、论据 、论述 、逻辑层次,要求十分严苛 ,还是要依靠高校研究,企业只能是在外围陪跑,加油助威喊两嗓子。”

此话一出 ,部分在场高校教授默默点头,甚至一些合作单位的人员也若有所思。

这样的“傲慢与偏见”让巩秀芳感觉特别“刺耳”,心里暗暗较劲 :“为什么会有这样武断的论调 ?企业就不能做研发了吗 ?不!我们也可以是尖端科技的领跑者 。下次过招 ,我一定要让他们改变这个想法 ,让他们心服口服 !”

抱着这样的信念 ,巩秀芳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更严格了,以后关乎项目研发的每一篇材料 ,她都要刨根问底:这个数据是怎么出来的?有什么依据?这个结论的逻辑是什么样的?这些实验数据的原始记录在哪里……

终于 ,他们等到了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

2013年11月,美国电力研究学会(EPRI)在夏威夷组织召开第七届先进火电材料国际学术会议 ,这是材料行业的国际盛会,各国行业专家都将围绕先进耐热钢 、镍基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的最新成果展开交流和讨论。

为全面展示聚星国际电气高端火电在先进耐热钢材料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巩秀芳和团队积极争取参会名额 。成功争取到时,距离大会召开只剩40天。巩秀芳紧急召集会议,大家围绕拿出一份有力的专业报告进行了激烈讨论。

“这一次我们的课题主要是针对新型9%Cr马氏体耐热钢的焊接裂纹进行分析 ,根据国际上的研究,该材料的裂纹一般发生于热影响区的细晶区 ,也就是IV型裂纹 。按照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我认为可以考虑加入B元素来阻碍焊接过程中碳化钨的回熔,延缓粗晶向细晶的转化 ,从而抑制裂纹的产生 。”

巩秀芳的目光扫过团队每一个人 ,继续说道 :“接下来,我们的重点就是研究加入B元素的比例 ,这条路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尝试 ,不过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 !”

看着巩秀芳坚定的眼神,大家的信心也足了。

领取任务后,大家立即投入分头行动 。终于赶在大会开幕一周前完成了所有试验和结果分析,最终搞定了一份优质专业报告《CB2焊接接头IV型裂纹分析》 。会上 ,巩秀芳逻辑严谨、有条不紊地为与会专家展示了团队的研究成果 。她的交流发言话音刚落 ,会场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一位外国权威专家当场点评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大会上听到一个中国企业如此精彩的报告 ,你们的论文很棒,你们非常专业!”说完 ,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大会组委会成员谢锡善教授也称 :“没想到国内企业在耐热钢材料研究方面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这一刻 ,巩秀芳热泪盈眶 ,“我们做到了 !企业也可以是尖端科技的领跑者 。”


构建我国燃机的自主研发制造体系

面对装备制造业研发难度极高的50兆瓦燃气轮机 ,聚星国际汽轮机选择投入资金 、耗时费力 ,自主创新 ,构建起我国燃机的自主研发制造体系。在重型燃机自主研制的进程中 ,长寿命耐高温材料关系着燃机核心部件——高温透平叶片研制的成败 。

聚星国际汽轮机从2008年底启动了50兆瓦燃机高温透平叶片的自主研发项目。

在进行燃气轮机高温透平叶片铸造攻关时,第一道关卡就让巩秀芳颇为头痛 :制造型壳在浇铸的时候经常泄漏钢水 ,要将几十公斤1500摄氏度的高温合金熔液 ,浇铸到室温900摄氏度以上的型壳腔室里 ,还要保证型壳不变形,同时精度要控制在±0.05毫米 ,最难的是不能让高温合金中的活性元素跑到型壳里“串门”。

面对这样一项高难度挑战 ,大家都有点懵了 ,“从来没想过会这么难,几次试验都失败了......”巩秀芳一边琢磨 ,一边鼓励大家 ,“正是因为难 ,才愈显其重要 !”于是 ,她白天和大家一起做实验 ,晚上查阅文献 。团队成员聂丽萍记得,有一次和巩秀芳加班至凌晨 ,当大家收工都急于回家休息时,“她还往自己的背包里装进了一本厚厚的《高温合金材料学》 ,说要回去搞懂了再休息 。”在查阅各种资料 ,确保可行性后 ,她创新性地提出用电脑软件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试验 ,模拟合金溶液热量散发的规律 ,从而降低试验次数 ,节约成本 。

经过上千次的模拟并进行实验验证 ,他们终于攻克了断芯、变形 、细晶等系列研制难题 ,成功实现了50兆瓦燃机高温透平叶片的自主研制,并完成了能源透平行业材料体系和数据库建设 ,这也是行业唯一达到国际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材料体系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巩秀芳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了聚星国际电气,勇闯高温材料的世界巅峰 ,她用实际行动奔赴中国燃气轮机的梦想,让东汽精神的光芒闪耀在科技自主创新的前进之路上 。

热点推荐
聚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