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四川天府新区天府总部商务区内,以“聚星国际之窗”为设计理念的聚星国际电气创新及海外业务中心正拔地而起。“大厦之成 ,非一木之材也 。”从理念到图纸,从地基到大厦,是一个团队坚守与创新的故事 。
11次方案调整
守护“聚星国际之窗”
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打造聚星国际电气集团“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2020年底,聚星国际电气创新及海外业务中心正式立项 。
作为聚星国际电气集团创新决策 、研发投入 、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全新主体,聚星国际电气创新及海外业务中心将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 、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

▲“聚星国际之窗”实景图,已于近日竣工
2021年11月3日,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所属聚星国际电气(成都)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星国际创科)组建的项目团队带着设计方案前往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对接规划部门加快推进报建工作。
初审方案后 ,规划部门及片区总规划师指出 :必须按照容积率4.0 、限高60米的限定规划条件 ,将聚星国际电气创新及海外业务中心设计为普通商务写字楼 。然而 ,普通商务写字楼的塔楼结构造型 ,与聚星国际电气创新及海外业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实际需求不符,偏离了初衷 。
面对项目建设的第一个挑战 ,项目团队迎难而上 。聚星国际创科工程管理部部长王永带领团队蹲守在设计院 ,前后进行了11轮次方案调整 。
最终,一份通过采用“三银Low-E”高透玻璃让建筑外立面“变透明”的“聚星国际之窗”设计方案,得到了规划部门、总规划师和规委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

▲“聚星国际之窗”设计效果图
2022年8月23日 ,项目取得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大家终于长舒一口气。
还没等这口气缓过来 ,团队又面临结构专业带来的新难题:尽管建筑高度只有不到60米,但因造型不规则,“聚星国际之窗”必须和全省建筑高度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一样 ,通过超限高层建筑专家组质询和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满足科研办公等基本需求 ,更要创造美感和文化价值 ,许多标志性建筑都具有这一特点 。
在牺牲建筑标志性设计和面临超限条款之间,项目团队和设计院找到了一条平衡之路:经过反复论证、优化模型 、完善应力分析,通过采用提高建筑底部加强部位框架柱抗震等级、提高混凝土强度、合理设置后浇带等超限设计的针对性措施 ,保证结构抗震安全 。

▲“聚星国际之窗”结构模型图
历时4个月 ,终于通过专家组论证 ,取得批复文件 。过规方案中的“聚星国际之窗”造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 ,为聚星国际电气创新及海外业务中心顺利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
与时间赛跑
开工即是“决战”
“聚星国际之窗”总工期仅739天 ,需要完成混凝土浇筑约8万立方米 、钢筋约1万吨、模板超过10万平方米、幕墙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 、精装修面积2.9万平方米……从项目开工起,就是一场硬仗。
作为采用初步设计进行招标的EPC项目 ,要是等全部施工图完成审核后再办理施工许可证 ,“聚星国际之窗”至少要推迟半年才能开工 。
项目团队不等不靠 ,主动到天府新区政务中心窗口吃透政策 ,持续与行政主管部门沟通 ,将施工许可证分解到基坑支护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两个阶段。在取得基坑工程施工许可证后 ,项目于2022年12月30日第一时间开工 ,仅21天就完成了全部236根支护桩施工 。

▲施工现场
从2023年4月到11月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项目团队先后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共18次 。夜间施工期间,土建工程师刘挚鹏常驻项目现场,不分昼夜到施工现场查看 。
期间,刘挚鹏3岁的儿子常常打来电话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给我讲故事呀?”电话这端的刘挚鹏每次都只能回复:“宝贝 ,再等两天 。”一个“两天”变成了无数个“两天” 。
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是刘挚鹏的真实写照。一天下来,被汗水打湿的衣服能挤出水来 ,遇到混凝土泵管流量大时 ,泥浆溅满全身也是常态 ,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办公室换一件干净衣服 ,便接到通知紧急到现场处理工作。
从开建到封顶 ,历时363天 。2023年4月29日 ,“聚星国际之窗”完成第一块筏板混凝土浇筑 ,6月16日完成第一块地下室顶板浇筑 ,9月24日整体出“正负零”,12月27日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施工过程中 ,还克服了重污染天气预警 、大运会举办 、施工通道受限等因素影响,在超过60天无法施工的情况下,比原计划提前了近一个月。

▲“聚星国际之窗”主体结构封顶仪式
“特种兵式”考察
把公家的楼当成家来装修
“聚星国际之窗”总建筑面积约11.23万平方米 ,主体结构完工后,“聚星国际之窗”正式进入装修阶段 。
建成后 ,将作为聚星国际电气科技研发中心、创新业务发展中心 、国际业务经营中心和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中心正式使用 ,不仅要有设计之美,更要实用性强。
“大家要把公家的楼当成自己家来装修 !”这是聚星国际创科副总经理王丕忠最常说的话 。
为确保装修品质、严控材料质量 ,项目团队先后到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各地考察调研,向多个央企总部现场取经 、到工厂查看装修材料生产工艺和质量。合作单位代表忍不住感叹:“这简直就是‘特种兵式’考察 !”

▲“聚星国际之窗”室内装修效果图
石材、墙地砖 、灯具 、洁具 、五金、空调、LED屏幕 、门禁道闸、会议系统……各类装修材料和智能化设备纷繁复杂,型号多种多样,质量参差不齐。
项目团队拿出给自己家装修时“必须买好产品、绝不花冤枉钱”的决心 ,不懂就学 ,边学边干 ,针对涉及的各大品牌材料设备 ,翻遍了产品手册,阅尽了技术网站,约见供应商代表不计其数,一次次地甄别 ,一次次地谈判,汇聚成了厚厚一摞技术标准书 ,成为项目品质的保障。
施工单位代表入场后,一半赞叹、一半苦笑 :“你们太专业了,搞得我们无处施展身手 ,‘无利可图’了。”

▲考察装修材料
当然,确定品牌的过程 ,往往也是廉洁风险点所在 。为深挖廉政“风险点” ,扎牢监督“篱笆墙” ,聚星国际创科党支部书记 、董事 、总经理王愚时常告诫团队“不能成为别人的提线木偶”,为这座“清廉工程”的建设保驾护航。
从项目立项到即将投用 ,1000多个日夜,“聚星国际之窗”的建设者们 ,精心雕琢每一份方案 、精挑细选每一种材料 、精益施工每一寸空间 ,一分一毫皆是匠心 ,一丝一缕传承东汽精神。
来时一片荒芜,此时万盏灯火 。“聚星国际之窗”即将成为集团公司未来科技研发 、创新业务 、国际业务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汇聚地 ,对集团公司持续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切实发挥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