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之花”的梦想-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聚星国际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焊接之花”的梦想
——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她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 ,常常扎着马尾辫 ,总是一脸腼腆浅浅地笑,日常中的白映玉 ,让人很难想象到她是一名从事核电产品制造工作多年的电焊女工。

但是只有当你见过她白皙的手臂上高温焊花穿透劳保衣留下的密布瘢痕 ,当你见过她手持焊枪进入焊位时的成竹在胸 ,当你见过她化着淡妆出现在全国两会会场时的亭亭玉立,你才能发现这“焊接之花”绽放着怎样的芳华 。

源于热爱 结缘焊接则矢志不渝

白映玉是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聚星国际重机的一名焊接工。在装备制造同行中 ,聚星国际电气构建的核电产业链最为完整 ,涵盖技术路线最广 、核岛主设备及汽轮发电机组总体市场占有率最高,供货及投运业绩领先 。聚星国际重机作为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重要的制造企业,主攻核电机组的蒸汽发生器、稳压器 、反应堆压力容器和汽水分离再热器。在我国大型核承压设备国产化专业制造中 ,地位举足轻重。在中国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并致力“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进程中 ,在焊接这道贯穿核电设备制造全过程的工序中,焊接工人用自己的不懈努力铸就了座座里程碑。

在常人难以忍耐的高温和狭小环境里作业 ,这是焊工的常态 ,其中滋味又怎“辛苦”二字了得。焊接工虽多,能坚持下来的女焊工却极少 ,但白映玉一干就是27年 。并且这位高级技师平焊 、横焊 、立焊 、仰焊样样精通 ,技术让男焊工也自叹不如。白映玉说 :“我读技校那时 ,工人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 ,成绩好的才去读 。”正因为心气高 ,白映玉选择了挑战性更高的焊接工种 ,“我还是觉得焊接挺有意思的 。”白映玉这么说 ,确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毕业后分到车间时 ,领导说她可以去做其他的工种,比如开起重机等等 。白映玉回应到 ,“我在学校把焊接学得这么好 ,不想丢下技能 ,我还是选择当电焊工 !”就这样 ,白映玉在没到聚星国际重机之前与手工电弧焊打了17年交道。

钟情挑战 征服“魔鬼焊接”工序

2008年,冲着“焊接核电设备”这个行业内的最高挑战,白映玉南下来到了广州。核电焊接标准高、难度大。为了迎接挑战 ,她先后考取了RCC—M 、ASME 、HAF603等20多个核电焊工资质 ,这样的技术足以适应不同焊法 、不同工艺 、不同产品的需要 。如果说 ,在压力容器行业偶尔还能见到几个女焊接工人的话,那么到了核电的领域 ,她就是一枝独秀的“焊接之花” 。

制造蒸汽发生器有一道关键的工序 ,为了使核电产品被辐射的冷却剂能够在一个封闭的回路里循环 ,需要用堆焊的方法 ,在内壁“镀”上一层耐腐蚀层 ,形成核电设备内部的隔离层 ,实现承受高温 、高压的同时抵御腐蚀 。这些焊缝一条不能出现差错,X光射线 、超声波 、涡流……所有能检查产品焊接安全性的手段 ,都会被用上 ,检测方式非常严苛 。同时在施焊时,12把喷吐火舌的燃烧装置在为钢构件加热 ,尽管身着防护服 、耐高温鞋 ,但是工人脚底的温度已接近200摄氏度,普通的鞋子踩在上面,会被融化掉。作业环境温度高达50℃ ,感觉人在快速地出汗,但就是发现不了汗液的存在,那是因为汗很快就被气化了。焊工单次施焊时间最多也就30分钟 。严苛的技术要求和严酷的工作环境让这道工序成为“魔鬼焊接”工序。

之前 ,该隔离层焊缝经常出现PT探伤不合格 ,甚至在返修后经热处理再次出现不合格 ,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最长影响工期达两月之久 。为了攻克这道难关 ,白映玉率领小组在开工前 ,对工位、焊机 、焊接参数和操作过程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要求每位组员即使工作环境再恶劣 ,工作难度再大,依然要按规定完成每一个细节工作 。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白映玉带领小组6人轮番上阵 ,经过大家的努力 ,用7天时间完成这道工序 ,并且在探伤检测时一次合格 。“这可比发奖金还让我高兴! “魔鬼焊接”工序的诅咒最终被打破 ,累计在高温环境中待了28个小时的白映玉欣喜万分 。

如今,这种一次性成功通过“魔鬼焊接”工序的操作方法,已成了白映玉班组向同事们示范的核心技术。其他同事只要按照这一标准流程来操作 ,合格率也能达到100% ,同时工期由10天缩短到7天 。

精益求精 助力“华龙一号”腾飞

当前 ,通过首堆首套“华龙一号”ZH-65型蒸汽发生器的研制 ,聚星国际电气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设备的制造技术 ,形成了我国核电装备国产化和核电“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2017年12月21日,由聚星国际电气制造 、运往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的国内首堆首套第三台“华龙一号”ZH-65型蒸汽发生器 ,在聚星国际重机装船发运 。这标志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研制全部完工。

其实在华龙一号项目的制造过程中 ,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台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封头疏水管的焊接 ,是整个核电行业内的焊接难题,虽然在生产两代半的时候就有了一些经验 ,但是“华龙一号”项目的部件比之前的疏水管管壁还要薄。这一次,仍然由白映玉承担了焊接工作,“焊接之花”再次绽放光芒 。白映玉在开工之前结合所焊材料的特性及工艺检查要求,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由于是有限空间作业,焊缝所处的焊接位置非常不好,4根管8条焊缝,每条焊缝周长不到8厘米 ,白映玉精雕细琢 ,像绣花一样用了6个多小时才完成。用白映玉的话说 ,“干完活回家辗转反侧了一晚没睡好”,第二天传来PT探伤一次合格的喜讯让白映玉悬着的心落了地,“第一次就做到这么完美,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之后,白映玉对操作流程和要领图文并茂地进行归纳总结 ,做成画册形成标准进行推广 ,让该工序后续3台产品都做到了探伤一次合格 ,同时 ,焊接时间也缩短到了4个多小时。

创新无涯 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打拼多年,已经成为核电焊接领域翘楚的白映玉曾经拼得有多苦 ,对创新的理解就有多深,“我理解的创新,是要归纳总结工作经验 ,还要推广出去 ,除了自己接受 ,其他人也能够接纳 。“白映玉说。不仅如此 ,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白映玉认为更要让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

2015年3月 ,聚星国际重机成立了以白映玉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至今已运行3年。工作室团队共有15名成员 ,有专业技术人员4名和优秀技能工人11名 。工作室以“做事、带人”为主要目标,重点围绕核电主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焊接重大难题开展工作,攻克了多个行业性焊接技术难题,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瓶颈 ,努力保证产品质量一次合格,为正常有序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提到工作室 ,白映玉颇有几分自豪,“在我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我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没有因为我不在就停止了工作 。”工作室攻克了“华龙一号”福清电站5号机组稳压器电加热器套管焊接难题 ,这是整个稳压器制造难点中的硬骨头 ,不对称的J型破口、破口高低差大 、薄壁管焊接、返修难度大,可谓是目前同行焊接技术里的“世界性”难题。这次攻关 ,工作室里两个80 、90后的年轻人主动请缨承担任务,同工艺人员一起 ,秉承“技术理论结合制造经验、生产操作验证技术方案”的理念 ,制定实施方案 ,经过一次次的实操练习和验证,最终确保了该工序焊接一次合格 。

焊枪下绽放出的烟火总是那么明亮,却又有别于其他烟火的绚丽,色彩永远单一 。但这单一色彩的烟火,却在让白映玉这支“焊接之花”绽放出缤纷的色彩 。谈到未来 ,白映玉说:“新的时代 、新的使命需要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 、用新技术武装自己 。在我的心中,也有自己的中国梦,那就是用自己的劳动创造最经济 、最安全、最高效的清洁能源。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上一条 : 让中国风电走向世界
下一条: 焊花点亮人生
“全国劳动模范”荣获者
聚星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