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风电走向世界-中国聚星国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聚星国际·(中国区)官方网站

聚星国际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让中国风电走向世界
——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江一杭 ,聚星国际电气(天津)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四川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劳动模范。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大功率风力发电叶片的制造工艺及技术研究当中 ,通过自主创新实现风电叶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

江一杭带领他的团队通过工艺改进 ,将风电叶片生产成型周期从72小时缩短到48小时 ,带来产能飞跃 ;推动风电叶片原材料国产化,每年为企业节省采购费用4000万元以上 ;攻克风电叶片在严寒条件下的抗冰冻技术 ,破解了世界级技术难题……

自主研发风电叶片走出国门

2008年 ,风电叶片制造在国内刚刚兴起 ,而生产风电叶片的原材料还必须依赖进口 ,有些材料是国外供应商独家供应,生产就要受制于人。

为了不让风电叶片制造产业受制于人,从2009年开始,江一杭和团队开始了风电叶片国产化研究 。制造叶片的原材料有上百种性能指标,经过上千次实验 ,江一杭掌握了所有数据 ,但第一次生产的风电叶片还是失败了 ,这也是江一杭参加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挫折 ,但他并不服输 。这次失败让江一杭意识到 ,研发叶片材料不能只凭数据 ,必须要放到实际环境中 。于是他带着团队走出实验室,来到工程现场,反复实验,风场挂机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他们终于用自己研制的材料生产出了中国的风电叶片。

从风电叶片材料国产化开始 ,江一杭和他的团队逐步掌握了风电叶片制造工艺和设计的自主知识产权 ,而在他们心中,实现风电叶片生产技术的国产化只是第一步,用中国技术尽快占领世界市场才是最终目标 。为了打开国际市场 ,江一杭直接瞄准了先进的抗台风型叶片,自主研发了具有抗台风能力的2.5MW-50.5米长的风电叶片 ,2017年,一举拿下了埃塞的项目订单,聚星国际风电第一次实现了风电叶片出口 。在这款叶片研发技术中 ,最难的是产品结构设计和制造质量控制,这个过程必须保证一次成功 。为此,江一杭和他的团队每天差不多工作到凌晨,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半年。

“风电叶片制造属于高端装备制造 ,与我国能源战略规划密切相关 ,高端装备制造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 ,我们才有话语权,而自主创新是唯一的捷径。” 江一杭说。

劳模团队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

2015年底 ,在公司工会组织下,以江一杭为负责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20名成员都是来自公司各个关键岗位的骨干,平均年龄只有30岁 ,由全国劳动模范江一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红焕、滨海新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别春华领衔。

风电叶片在严寒条件下的抗冰冻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待攻克的技术难题。《寒冷气候条件下风机防冰冻技术研究》是聚星国际风电公司确立的重点攻关课题,其中,叶片除冰技术由江一杭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 。

为了实现目标 ,江一杭劳模创新工作室在2016年初终于开发出一套完整的叶片加热除冰解决方案 。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成本优势明显,融冰时耗能更低,加热系统安全性较高。由于新技术是首次应用 ,研制团队在试制时面临了诸多困难 。为保证叶片能按时发货交付业主,劳模工作室成员主动放弃了所有业余时间 ,与一线工人奋战在生产第一线 ,最终通过系列现场工艺优化和改进,确保了首套叶片的顺利研制 。2016年3月28日上午,聚星国际风电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套具有防冰冻功能的2MW-DF116A风电叶片成功发运 ,并顺利通过测试,这标志着聚星国际风电在叶片新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技术创新是最大的生产力

2016年4月 ,聚星国际风电公司接到市场上2.5MW-DF110B型风电叶片项目需求,需要在7月交付50套叶片。由于叶片的外形是全新设计,公司没有用于该叶片生产的模具 ,如果重新加工模具,需要2个月周期 ,并且需要投入近400万元的模具制造费用 ;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在现有模具基础上改造,则改造面积巨大 ,难以保证型面的精确性,而且也难以满足交货时间要求。找不到可行的方案 ,眼看公司就要丢掉价值8000万元的订单。

为了确保公司的经济效益 ,设计和论证新模具改造方案的重任交给了江一杭劳模创新工作室 。江一杭带领工作室成员立即开始着手准备。他们打破常规,大胆创新,首次提出了利用套嵌阳模在现有模具基础上改造的方案 ,用20天时间进行套嵌阳模加工,再用10天时间 ,利用套嵌阳模对主模具进行改造 。前后仅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 ,一套全新的2.5MW叶片模具即投入到生产中。技术创新解决了生产的难题 ,为公司留住了订单 ,并带来了近500万元的利润。工人们纷纷感叹:技术创新才是最大的生产力 !

江一杭劳模创新工作室以行业内的前沿技术为创新方向和攻克目标 ,成立两年多以来 ,充分发挥出了群众的创造力,为企业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 ,并培养出了一批爱岗敬业 、勤奋钻研、勇于创新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在风电叶片制造工艺降本工作中 ,工作室成员共同努力 ,通过一系列工艺和管理改进 ,在2016-2017年共实现材料定额降本436万元 ;在叶片除冰材料国产化项目中 ,实现了加热材料、导电材料、防雷材料的全面国产化 ,单支叶片材料成本降低3.3万 ;2017年 ,创新工作室成员新申请专利6项 ,在各类刊物上累计发表科技论文16篇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江一杭所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了聚星国际风电公司助推技术创新的新生力量。

工作十余年 ,聚星国际风电的每个叶片 ,从设计到出厂检测江一杭都要全程跟踪。一心扑在工作上 ,他常常一整年都不一定能回一趟四川老家 ,然而在江一杭看来 ,他所做的不仅是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 ,更代表着中国智造的梦想 。“中国的风电叶片从制造迈向智造,走向全世界 ,这也是我们聚星国际风电所有工程技术人员乃至整个公司的理想 ,我们将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奋斗 。”江一杭说。

“全国劳动模范”荣获者
聚星国际